一、幼兒食物過敏與急性過敏反應的急救對策
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,因此對某些食物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。食物過敏在幼兒中相當常見,尤其是牛奶、雞蛋、花生、堅果、魚類、海鮮、小麥和大豆等食物。當幼兒接觸到這些過敏原時,免疫系統可能會將其誤認為有害物質,進而引發過敏反應。
幼兒食物過敏的常見症狀
食物過敏的症狀可輕可重,輕微的可能只是皮膚癢或輕微腸胃不適,但嚴重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危及生命的急性過敏反應(如過敏性休克)。以下是常見的過敏症狀:
類型 | 常見症狀 |
---|---|
皮膚 | 紅疹、蕁麻疹、癢、腫脹 |
呼吸道 | 流鼻水、打噴嚏、氣喘或呼吸困難 |
消化系統 | 嘔吐、腹瀉或腹痛 |
嚴重過敏反應 | 喉嚨腫脹、血壓下降、昏厥 |
為何需要關注急性過敏反應?
急性過敏反應(Anaphylaxis)是一種快速且可能致命的過敏反應,通常在進食可疑過敏原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發生。若未及時處理,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、血壓驟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家長及照顧者應該了解如何辨識過敏反應,以及在緊急情況下該如何應對。
高風險兒童的注意事項
某些幼兒比其他幼兒更容易發生嚴重過敏反應,例如:
- 有食物過敏家族史的孩子
- 曾經出現過敏性休克的孩子
- 本身患有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
家長應該特別注意這些幼兒的飲食,並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攜帶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(EpiPen)以備不時之需。
二、幼兒食物過敏的常見成因
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,因此對某些食物產生過敏反應的機率較高。食物過敏通常是因為免疫系統將無害的食物成分誤認為有害物質,進而引發過敏反應。接下來,我們來看看造成幼兒食物過敏的常見原因。
常見的過敏原
許多食物都可能引發過敏,但部分食物是導致幼兒過敏反應的主要來源,以下整理出常見的過敏原:
過敏原 | 可能引發的症狀 |
---|---|
花生 | 皮膚紅疹、腫脹、呼吸困難、嚴重時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 |
牛奶 | 腸胃不適、腹瀉、嘔吐、皮膚濕疹 |
蛋類 | 皮膚發癢、腫脹、氣喘、腸胃不適 |
海鮮(蝦、蟹、魚) | 嘴唇腫脹、皮膚過敏、呼吸困難 |
堅果(核桃、杏仁等) | 喉嚨發癢、皮疹、呼吸困難 |
食物過敏的機制
食物過敏主要是由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所引起的,當人體攝取某種過敏原時,免疫系統會將其誤認為有害物質,並產生抗體(如IgE抗體)。當幼兒再次接觸相同的過敏原時,這些抗體便會促使免疫細胞釋放組織胺等化學物質,導致過敏症狀的出現,如皮膚紅疹、腫脹、腸胃不適,甚至是嚴重的呼吸困難。
即時與延遲性過敏反應
- 即時過敏反應: 進食後幾分鐘到兩小時內出現,可能伴隨皮疹、腫脹、呼吸困難等症狀。
- 延遲性過敏反應: 可能在食用過敏原數小時或甚至一天後才出現,通常影響腸胃系統,如腹瀉或噁心。
遺傳因素的影響
食物過敏的發生與遺傳有一定的關聯,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有過敏體質,孩子罹患過敏的機率將會增加。如果父母雙方皆有過敏,則孩子患上食物過敏的風險更高。
遺傳與過敏的關係
父母過敏狀況 | 孩子遺傳過敏的機率 |
---|---|
雙親皆無過敏 | 約10%以下 |
單方(父或母)患有過敏 | 約30%~40% |
雙方皆患有過敏 | 約60%~80% |
瞭解幼兒食物過敏的成因後,家長可以更有意識地監測孩子的飲食,降低接觸過敏原的機率,並及早發現過敏徵兆,做好適當的防護措施。
三、急性過敏反應的症狀
當幼兒接觸到引發過敏的食物後,可能會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急性過敏反應。這種反應可能影響皮膚、呼吸系統、消化道及循環系統,家長需要密切注意,以便及時採取急救措施。
皮膚症狀
皮膚是最常見的過敏反應部位,幼兒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:
- 皮膚紅疹或癢疹
- 蕁麻疹(局部或全身)
- 皮膚發紅、腫脹
- 嘴唇或眼皮腫脹
呼吸系統症狀
如果過敏影響到氣道,可能會導致幼兒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:
- 氣喘或喘鳴聲
- 喉嚨腫脹,聲音沙啞
- 呼吸急促或困難
- 嚴重時可能會窒息
腸胃道症狀
有些幼兒的過敏反應會表現在腸胃道,出現消化不適的症狀:
- 腹痛
- 噁心、嘔吐
- 腹瀉
- 肚子絞痛
循環系統症狀
嚴重的過敏反應可能會影響血壓,導致幼兒出現危險的狀況:
- 出冷汗
- 臉色蒼白
- 頭暈或昏厥
- 血壓下降,嚴重時可能導致休克
急性過敏症狀對照表
系統分類 | 可能症狀 |
---|---|
皮膚 | 紅疹、蕁麻疹、腫脹、癢疹 |
呼吸系統 | 氣喘、聲音沙啞、呼吸困難 |
腸胃道 | 腹痛、嘔吐、腹瀉 |
循環系統 | 血壓下降、頭暈、休克 |
以上症狀可能會單獨發生,也可能同時出現。如果發現幼兒症狀嚴重或出現呼吸困難、血壓下降等危險情況,務必立即就醫,並準備好緊急用藥,如腎上腺素自動注射筆。
四、急性過敏反應的急救措施
當幼兒發生急性過敏反應(過敏性休克)時,必須立即採取緊急應對措施。這可能會在食用過敏食物後的幾分鐘內出現,通常表現為呼吸困難、皮膚腫脹、蕁麻疹、臉色蒼白,甚至意識模糊。以下是處理急性過敏反應的步驟:
1. 立即使用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
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(如 EpiPen)是治療過敏性休克的首要藥物。如果幼兒確診對某些食物有嚴重過敏,應該隨身攜帶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,並在出現症狀時立即施打。
如何使用EpiPen?
- 將幼兒安置在平坦的地面上,讓他保持側躺,避免昏厥。
- 拔掉EpiPen的藍色安全蓋,確保橙色端朝向大腿外側。
- 用力將EpiPen的橙色端壓向大腿外側肌肉(可透過衣物施打),直到聽到「嗶嗶」聲。
- 保持施打位置約 3 秒,然後移除針頭。
- 輕輕按摩施打處約 10 秒,以幫助藥物吸收。
2. 立即撥打緊急電話求助
即使使用了EpiPen,過敏反應仍可能持續或復發,因此必須馬上撥打 當地的緊急救護電話(如119),告知醫護人員幼兒可能正處於過敏性休克,並提供已施打腎上腺素的資訊。
3. 持續觀察並安撫幼兒
在救護車抵達前,家長應該:
- 讓幼兒保持平躺,並確保頭部側向一邊,以防止嗆到。
- 觀察是否有呼吸困難、嘴唇或指甲發紫的情況。
- 如果幼兒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或失去意識,應準備進行心肺復甦術(CPR)。
- 確保他們的衣物鬆開,以利呼吸順暢。
4. 何時需要第二劑腎上腺素?
如果第一劑腎上腺素注射後5至15分鐘內症狀未改善,或症狀再次加劇,可能需要施打第二劑。
狀況 | 是否需要第二劑? |
---|---|
症狀完全緩解 | 不需要 |
症狀部分改善,但仍有呼吸困難或膚色異常 | 可能需要,應聽從醫療人員建議 |
症狀未改善或再次加重 | 立刻施打第二劑,並等待救援 |
5. 後續醫療處置
即使幼兒症狀緩解,仍必須送醫,因為過敏反應可能在數小時內再次發作(稱為雙相過敏反應)。醫院可能會提供額外的治療,如抗組織胺或類固醇來減輕未來的反應風險。
五、預防與日常照護
幼兒的食物過敏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,因此預防過敏發作是家長與照護者的重要任務。透過妥善的飲食管理、食品標示的閱讀、教育照護者注意事項,以及建立完善的應變計畫,可以有效降低過敏風險。
飲食管理
家長需要仔細規劃幼兒的飲食,以避免誘發過敏的食物。以下是幾項建議:
- 避免過敏原: 確保幼兒不接觸已知的過敏食物,如花生、牛奶、蛋或海鮮等。
- 提供替代食物: 找到合適的替代品,如使用燕麥奶或豆漿來替代牛奶。
- 試新食物要小心: 一次只嘗試一種新食物,並觀察48小時內是否有過敏反應。
閱讀食品標示
許多加工食品含有潛在的過敏原,因此在購買時需仔細閱讀食品標籤:
食品標示事項 | 注意重點 |
---|---|
過敏原標示 | 注意包裝上是否標示「本產品含有○○」或「可能含有○○」等警示語。 |
成分表 | 檢查細微成分,如蛋白水解物或奶粉,這些可能隱藏著過敏原。 |
交叉污染 | 若食品是在會加工過敏原的工廠生產,需謹慎選擇。 |
教育照護者
確保所有可能照顧幼兒的人都能了解其食物過敏情況,例如:
- 告知家人、保母、學校教師及安親班老師孩子的過敏史。
- 提供詳細的「禁食清單」,並強調過敏反應的嚴重性。
- 教導如何辨識過敏症狀,以及必要時如何使用腎上腺素注射器(如EpiPen)。
建立應變計畫
萬一幼兒出現過敏症狀,應該立刻採取適當措施,因此需要提前制定詳細的應變計畫:
- 制定應變步驟: 包括立即停用可疑食物、評估症狀的嚴重程度,以及及時就醫。
- 準備應急藥物: 若醫師開立了抗組織胺或腎上腺素注射器,應隨時攜帶並確保照護者知道如何使用。
- 建立聯絡清單: 列出醫生、學校人員、緊急聯絡人等資訊,以備不時之需。
透過這些預防措施,家長與照護者能夠大幅降低幼兒因食物過敏而發作的機率,並在緊急情況下及時應對,確保孩子的健康與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