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疫苗接種指南與常見副作用

新生兒疫苗接種指南與常見副作用

一、新生兒疫苗接種的重要性

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成熟,對許多傳染病沒有足夠的抵抗力,因此接種疫苗是保護寶寶健康的重要方式。疫苗能幫助新生兒建立免疫力,降低感染風險,避免疾病帶來的嚴重後果。

疫苗如何保護新生兒?

疫苗是一種模擬病原體的生物製劑,能夠刺激寶寶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。一旦接觸到真正的病菌時,寶寶的身體就能迅速辨識並對抗病原體,大幅減少感染的機率。

預防哪些疾病?

以下是新生兒常規接種的疫苗以及其預防的疾病:

疫苗名稱 預防的疾病
B型肝炎疫苗 B型肝炎
卡介苗(BCG) 結核病
五合一疫苗 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、小兒麻痺、b型嗜血桿菌
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、中耳炎、腦膜炎
輪狀病毒疫苗 嚴重腹瀉和腸胃炎

為什麼新生兒必須按時接種?

每種疫苗都有適當的接種時間,若延誤接種,寶寶可能會在免疫力尚未建立前暴露於病毒或細菌的風險中。因此,根據醫師建議按時帶寶寶接種疫苗,才能確保完整的防護效果。

二、新生兒應接種的主要疫苗

新生兒出生後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,因此需要透過疫苗來提供保護力,避免感染嚴重疾病。以下整理新生兒初期需接種的主要疫苗及其作用:

卡介苗(BCG)

卡介苗主要用來預防結核病(TB),尤其是嬰幼兒容易罹患的結核性腦膜炎及粟粒性結核病。結核病是一種透過空氣傳播的疾病,接種BCG能夠有效降低嬰幼兒感染後發展成重症的風險。

B型肝炎疫苗

B型肝炎(Hepatitis B)可能會引起肝臟發炎,甚至導致肝硬化或肝癌。嬰兒若於出生時感染B型肝炎,發展成慢性感染的機率極高,因此建議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接種第一劑疫苗,並依照接種時程完成全系列接種。

新生兒疫苗接種時間表

疫苗名稱 接種時間 主要預防疾病
卡介苗(BCG) 出生後接種 結核病
B型肝炎疫苗 出生後24小時內(第一劑) B型肝炎

除了卡介苗和B型肝炎疫苗,寶寶後續還需接種其他疫苗,如五合一疫苗(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、小兒麻痺及B型嗜血桿菌)等,依照建議時程接種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,保護寶寶的健康。

疫苗接種時間表

三、疫苗接種時間表

為了讓寶寶獲得良好的免疫保護,各種疫苗都有建議的接種時間。以下是新生兒出生後前幾個月常見的疫苗接種時程,幫助家長掌握接種進度。

新生兒疫苗接種時程表

年齡 建議接種的疫苗
出生時 卡介苗(BCG)、B型肝炎疫苗(第一劑)
1 個月 B型肝炎疫苗(第二劑)
2 個月 五合一疫苗(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、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、B型嗜血桿菌疫苗,第一劑)、口服輪狀病毒疫苗(第一劑)
4 個月 五合一疫苗(第二劑)、口服輪狀病毒疫苗(第二劑)
6 個月 五合一疫苗(第三劑)、B型肝炎疫苗(第三劑)、流感疫苗(可開始接種)

疫苗接種的重要性

按照建議時程接種疫苗,可以有效降低寶寶感染嚴重疾病的風險。例如,B型肝炎疫苗能夠保護寶寶避免因感染B肝而導致的肝臟問題,而五合一疫苗則能預防多種傳染病,對寶寶的健康至關重要。

如何掌握接種進度?

1. 使用兒童健康手冊

每位寶寶出生後,醫療單位都會提供兒童健康手冊,上面記錄了疫苗接種紀錄,家長可以隨時查閱並安排接種計畫。

2. 訂立提醒鬧鐘或標記日曆

寶寶的疫苗接種時程較為密集,家長可以在手機設定提醒,或在日曆中標註每次接種的日期,以免遺漏重要疫苗。

3. 詢問兒科醫師

若對接種時程有任何疑問,請隨時向兒科醫師或接種單位諮詢,確保寶寶按時完成疫苗接種。

四、疫苗的常見副作用與處理方式

新生兒接種疫苗後,身體可能會有一些正常的反應,這些通常是免疫系統啟動保護機制的正常現象。大多數副作用都是輕微且短暫的,但爸媽仍需密切觀察寶寶的狀況,並適時提供適當的照護。

常見副作用

以下是新生兒接種疫苗後可能出現的常見副作用:

副作用 可能的持續時間 處理方式
發燒(38°C 左右) 1-2 天 可透過適量補充水分,並觀察體溫變化,如體溫超過 38.5°C,可依照醫師建議給予退燒藥。
注射部位紅腫或硬塊 數天至 1 週內消退 可使用冰敷(每次 10-15 分鐘,隔布敷在紅腫部位),避免反覆按壓該部位。
寶寶哭鬧較多 1-2 天 給予安撫,如輕搖、哺乳或輕柔撫摸,讓寶寶感到安心。
食慾減少或嗜睡 1-2 天 讓寶寶多休息,不強迫餵食,只要持續有喝奶且精神狀態良好即可觀察。

何時需要就醫?

雖然大部分副作用都是輕微的,但若出現以下情況,應立即就醫:

  • 發燒超過 39°C 並且超過 48 小時未退
  • 嚴重的過敏反應,如呼吸困難、臉部或四肢腫脹
  • 持續嚴重哭鬧超過 3 小時,無法安撫
  • 抽搐或意識改變

如何幫助寶寶舒適度過疫苗接種後的時期?

除了適當處理副作用,還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讓寶寶更舒適:

提供安撫

多抱抱寶寶,輕輕搖晃或哼唱歌曲,有助於減少不適感。

注意環境溫度

確保環境舒適,避免過熱或過冷,讓寶寶能夠更安心休息。

補充適量水分

如果寶寶仍願意喝奶,可以適當餵奶,母乳或配方奶都能提供足夠的水分。

穿著舒適寬鬆的衣物

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,以減少接種部位的不適感。

五、接種疫苗的注意事項與常見疑問

接種前的準備

在替新生兒接種疫苗前,家長可以先做好以下準備,以確保寶寶能夠順利完成疫苗接種:

  • 確認寶寶的健康狀況:避免在發燒、生病或身體不適時接種疫苗,如有疑慮可先諮詢醫師。
  • 帶上疫苗紀錄手冊:方便醫護人員確認寶寶需要接種的疫苗,避免遺漏或重複接種。
  • 讓寶寶保持舒適:接種當日可讓寶寶穿著寬鬆衣物,方便醫護人員施打疫苗。
  • 留意接種方式:部分疫苗為口服,部分為注射,家長可事先詢問醫護人員該如何配合。

接種後的觀察與照護

疫苗接種後,家長需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狀況,並注意以下事項:

  • 短暫的不適:接種部位可能會紅腫、疼痛,寶寶可能會有輕微發燒,通常在1-2天內會緩解。
  • 多加安撫與補水:寶寶可能較為躁動,建議多抱抱並讓他多喝母乳或配方奶,以免脫水。
  • 避免用力按壓注射部位:如果有腫脹或硬塊,可用溫毛巾輕敷減緩不適。
  • 注意異常反應:若寶寶出現嚴重發燒、呼吸困難、全身發疹或過度嗜睡,請立即就醫。

常見疑問與解答

寶寶發燒了,還可以打疫苗嗎?

若寶寶只是輕微感冒、無發燒,通常仍可接種疫苗。但如果寶寶發燒(體溫超過38°C),建議等病情緩解後再接種,避免影響疫苗效果或加重不適。

接種疫苗後發燒怎麼辦?

疫苗接種後輕微發燒是正常反應,一般會在24-48小時內自行退燒。可以讓寶寶多喝水或母乳,並確保環境通風、舒適。如體溫超過38.5°C或持續不退,可諮詢醫師是否需要給予退燒藥。

寶寶如果漏打疫苗怎麼辦?

若因故錯過原定接種時間,建議盡快補打,不需要重新開始整個接種程序。家長可帶寶寶前往醫療單位詢問下一步應如何補接種。

不同疫苗常見的副作用

以下是幾種新生兒常見疫苗的可能副作用,幫助家長了解接種後的反應:

疫苗種類 常見副作用 處理方式
卡介苗(BCG) 接種部位紅腫,約數週後可能形成小潰瘍 保持局部清潔,避免擠壓,讓其自然癒合
肝炎疫苗 局部疼痛、低燒、疲倦感 適當休息,多補充水分
五合一疫苗(白喉、百日咳、破傷風、小兒麻痺、B型嗜血桿菌) 接種部位腫脹、發燒、哭鬧 可用溫毛巾輕敷患部,多安撫寶寶
輪狀病毒疫苗 輕微腹瀉、食慾下降 增強補水,觀察是否有嚴重腸胃不適